媒介宝库频道
当前位置:中国广告人网站--->媒介宝库栏目--->媒体杂谈-->详细内容 2006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态势分析 作者:孙祥辉 日期:2007-1-16 字体:[大] [中] [小]
FONT>[关键词]“选秀”真人秀 节目形态 宣传推广 产业链 整合资源
   
2006年是国内真人秀迅速发展的年份,其中,以“海选”“全民娱乐”“民间造星”为主要特征的“表演选秀真人秀”成为最大赢家,仅今年上半年的选秀节目就包括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推出《全家总动员》、《魅力新搭档》;湖南卫视《闪亮新主播》;山东卫视《天使任务》;重庆卫视《第一次心动》;河南都市频道《超级偶像》等。
   
继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在2005年大获成功之后,上海东方卫视和中央电视台也分别推出同类型节目《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和《梦想中国》在今年持续火爆。四档节目使中国电视娱乐选秀节目呈现出了三家媒体三足鼎立之势,形成了明显的难分伯仲的竞争态势。在以《超级女声》为首的选秀真人秀横扫神州大地并一夜之间成为了带有某种社会和商业意义的时尚符号的时候,各种评论纷至沓来,饱受批评和诟病。
  
探寻选秀节目在备受争议背后依然保持着高关注的真正原因,我认为应该来归结于两个方面,一方面真人秀节目的形态符合受众的心理需求。因为其真正魅力就是咬住“真”不放开。“真”是客观真实非虚构;“人”即人性人格;“秀”就是指手段、规则,节目中的人物、人性还是采取手段,归根结底在于一个“真”吸引了大众的眼球。另一方面则是“选秀”真人秀日趋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为电视活动营销开拓了新的渠道。大型的选秀活动可以在短时间内聚合受众注意力,提高收视率,提升品牌美誉度,扩大影响力,获得竞争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电视大型选秀节目的品牌化包装和开发,不仅吸引了业外资本的投入,也带动了娱乐产业链条中上下游的经济发展。不论是这边选秀类节目火爆2006年中国电视屏幕,还是那边对选秀节目的泛滥和文化内涵的非议和质疑,央视、湖南卫视、东方卫视几家强势媒体的大型电视选秀活动确实在形态和经营方式上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范例。
第一篇 “演艺真人秀”的PK大战
   
2006年演艺真人秀以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和中央电视台的《梦想中国》为代表。四档节目使中国电视选秀节目呈现出了三家媒体鼎立之势。央视-索福瑞的收视数据来看,2006年“超级女声”全国总决赛的收视率为3.38%与同类竞争节目相比,保持第一。但与2005年“超女”总决赛的将近11%的收视率相比相差甚大。东方卫视的《好男儿》在全国的平均收视率为1.4%,在上海本地却是一枝独秀,频创收视纪录。“我型我SHOW”于9月22日的总决赛直播也有不俗的表现,上海地区最高收视率到达了8.6%,全国17个城市的收视率达到了2.3%。央视的《梦想中国》可谓是一路波折,海选宣传的强大攻势使收视率一路高开高走,但“辞职事件”、世界杯以及其他选秀节目杀手锏频频亮相,收视率曾一度下滑。进入直播阶段后,节目看点增多收视率回升,曾以全国平均收视率1.29%领先于其他选秀节目。
   
从以上的数字统计可以看出,2006年这四档电视选秀节目在收视率上都难以称王,但几档节目却逐渐划分了自己的收视地盘。据统计,“超级女声”在吉林、长沙、杭州等地成绩突出;“梦想中国”在沈阳、哈尔滨、北京、天津等地有明显的优势;“我型我SHOW”以经济富庶的长三角地区为基地,向外一步步扩张,在宁波、南京、苏州、无锡等地区都使“超女”望尘莫及;“加油!好男儿”在上海轻松取胜。
一、“超级女声”
(一)、“超级女声”进入品牌成熟期
   
2006年“超级女声”的品牌持续成长,由于去年的成功经历,“超级女生”已经培养了稳定的受众群对品牌的忠实度,由一定的影响力范围扩大到更大的市场范围,由一般品牌发展为强势品牌和优势品牌,因此它的品牌叠加效应延续了社会注意力继续保持在一个相当的高度,持续高热的社会关注也给“超级女声”带来不错的收视份额。
   
央视-索福瑞14城市收视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2006超级女声”总决赛6进5收视份额为7.89%,到达率为10.3%,约有6800万观众同时通过电视收看了这场比赛,位列全国同时段收视第1位。这也是“2006超级女声”进入全国总决赛阶段以来,收视连续6场排名全国第1。除了电视之外,“2006超级女声”的网络直播就吸引了许多网友驻足观看,在线观看人数也不断刷新记录。总决赛当晚总决赛收视率全国平均达到3.38%,与同类竞争节目相比,保持第一,加上视频7000多万人访问,超过4亿人收看了决赛。天娱老板王鹏透露“今年超女的广告收入2.3亿,冠名6000万”,用湖南广电总局魏文彬的话来说“去年赚了1个亿,今年我们赚了3个亿”。总结“超女”的经验我们可以归结几点可执行策略。
(二)、变革是“超女”争夺收视的杀手锏
   
“超女”三年打造一剑,其品牌已经形成稳定的形态体系、包装体系和品牌开发体系。随着观众需求的水涨船高,同时“超女”面临收视率降低广告商提出索赔的种种负面新闻,变革是拉升收视率必做功课。
   
“赛制变更”改变环节不断制造悬念。由于今年的竞争激烈,早在8月2日“超级女声”推出改版总决赛的赛制安排,超女在关键时刻,调整了赛制,复活赛的推出,名额的增加,无疑是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在赛制的安排上,虽然在赛前许多观众曾对整场赛事只淘汰1名选手颇有微辞,认为这样的编排方式很可能让赛事变得冗长乏味,但是实际上从6进5比赛的表现看来连贯、精彩的表演征服了观众,从精彩纷呈的开场舞、6位选手的个性展示以及独具特色的“反向PK”等等,都使得这场比赛丰富多彩。5强选手经过一场较量后诞生4位进入最后的决战,而相比去年的3强总决赛的一场表演,“2006超级女声”的决胜之夜与复活之夜遥相呼应,成为4位选手最后排位前三甲的角逐赛制,从赛制的及时调整很好的于同时段缓解了竞争压力下节目同质化所消解的“超女”风格。
   
“评委”用专业、感性、尊重捕获受众情感。评委点评是选秀节目中的一大看点,它不尽是电视选秀节目中权威的仲裁者,同时评委的个人魅力和传递的信息已构成了电视节目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之一。今年“超女”在评委的遴选、赛场安排、搭配组合上,已经抓住了观众的兴趣点,同时评委的风格与“超级女声”的节目包装体系和所要传达的节目核心诉求点更加贴合。评委顺子爽朗的直言点评,表扬和批评的收放适度,关心尊重选手;评委巫启贤直率严谨又严厉,常常能提出点睛的总结性观点;评委朱桦在选手演唱时认真入微地倾听,夸奖和点评运用细节说事,说服力很强,点评完会非常礼貌地谢谢选手。“评委”角色的本质就是需要用专业的修养提升节目的品质,用尊重的态度体现节目的人文关怀,用感性的心态拉近与选手和观众的距离。今年“超女”的评委摆脱了头两届时的负面新闻而是与节目品牌融为一体成为亮点。
(三)、“超级女声”的劣势也在凸现
   
由于超女的社会注意力已经到达一定的峰值,即使有更多的做着“超女梦”的女孩们踊跃报名,有更多的热心观众追捧,有更多的广告商敞开荷包,也只不过是过去关注热情的持续释放。
   
2006年“超级女声”面对的不仅是负面效应和积极评价,而是更应该关注自我生长周期的节目生命力的问题。湖南省广电局长魏文斌说,他们预计《超级女声》的生命周期是5年,2007年将进入第四个年头,“超女”向何处去将成为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另外,“超女”之后的湖南卫视靠什么做拉动整个电视台的领头羊,也是一个不得不破解的根本问题。
二、“梦想中国”——居高临下“先天优势”+“后天危机”
   
2004年脱胎于《非常6+1》的《梦想中国》,是央视重量级娱乐品牌节目,自开播以来吸引了大批的电视观众,被认为是位居《超级女声》之后,国内影响力第二的电视选秀节目。今年更是以七大赛区全程直播海选的磅礴气势擂响战鼓,据说连央视2套固定播出的重头栏目《经济信息联播》和《经济半小时》也要为其让路,分量之重可见一斑。
(一)、利用平台优势“梦想”大造宣传攻势
   
“梦想中国”不论是在节目环节的设置、重要元素的打造、五个月赛程的节目编排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可以说今年是“梦想中国”与“超级女声”一决上下的最好时机。总结起来“梦想中国”的整体传播效果比去年好,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建立多媒体联动的立体式推广平台,与地方媒体联合增进宣传深度。从3月起,随着《梦想中国》官方网站正式开通,全国投票海选评委就已经成为“梦想”的开篇噱头。4月12日,三位评委李咏、伍思凯、孙悦参与到《梦想中国》宣传片的拍摄。宣传片于“五一”期间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播出。博客也成为“梦想”的宣传载体,李咏把自己的品牌节目《梦想中国》的片花,还将他与美女陈好、秦海璐等在《梦想中国》新闻发布会上的照片挂在博客上吸引眼球。
   
其次与网络合作让拓宽宣传渠道增进互动力度。梦想中国在全国设立有重庆、沈阳、西安、南京、上海、成都等7个赛区。因为有的地区没有赛区,节目就增设了网络赛区,有江西、广东、湖南、长春等地的选手通过网络来报名并参加海选。另外新浪网合作的视频直播海选开创了电视选秀节目的先河,让观众第一时间看到了比赛的直播。在选秀节目中网络的功能可以说被挖掘的淋漓尽致,比赛的直播及表演视频、选手博客及粉丝论坛、网上投票和调查、网站广播、选手和评委信息、媒体报道、活动新闻、主题排行榜等等。在网络中,活动呈现着无限生机,声音、影像、文字的信息被传播、互动、反馈着。网络不仅是品牌的展示平台,也是观众体验品牌的拓展空间。
   
其三,通过节目环节的内在张力凸现音乐魅力,主打选手实力增强节目的可视性。各分赛区诞生的绿卡选手在6月底到北京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集训,这一个月当中选手们进行了形体和声乐方面的培训,7月份分别进行了80-100进40,40进16的比赛,这些比赛还是由评委做主进行评判。最后8男8女总共16位选手进行了为期10周的直播的总决赛,新浪网参与了同步直播。总决赛最后晋级的三男三女六位选手,英皇公司为他们进行全方位的包装,并且为他们量身定做一首单曲,同时他们也将有机会和英皇签约成为旗下艺人。另外,演艺界的明星加盟节目的比赛过程中,或做评委或以表演嘉宾的身份出现,增加节目的看点和人气。并且在晋级赛中,表演已不仅仅是同台竞技PK对手的唯一手段,尤其是自“原创之夜”起,“主题情景+比赛”的形式也是对节目创新的表现,同时,嘉宾郑钧、郭峰等人出场也为比赛增添了不少亮点。
(二)、创新合作模式,提升影响力
   
值得关注的是,“梦想中国”与北京最大的娱乐乐园“北京欢乐谷”的深入合作,各个分赛场脱颖而出的18位《梦想中国》总决赛选手进驻北京欢乐谷。在这里开展总决赛前的训练、身心调整以及才艺力量的积蓄。选手在“北京欢乐谷”中进行了才艺比拼、与游客互动、现场拉票等环节。9月15日,决赛选手也是在欢乐谷进行盛大的巅峰对决。另一方面,《梦想中国》走出演播室与网络游戏相结合,在17GAME主打游戏——《热血江湖》的周年庆典上,《梦想中国》十强选手奚大野、丁于、赵殊和人气王罗永娟与活动互动表演。这些选手为17GAME盛典增光添色的同时,也为《梦想中国》拉动了人气。“梦想中国”的推广活动开启了一个独特的宣传渠道。
(三)、“梦想”的“危机”
   
节目运作有纰漏,负面新闻影响公信力:虽然在节目的制作上,“梦想中国”想尽办法使出种种招数。但今年自开播以来,却因李咏等评委的不当点评而遭到诟病。在进入决赛直播阶段,也就是7月5日,原《梦想中国》男子组导演应良鹏,因接触落选选手被建议“暂时休息”而辞职。此时距《梦想中国》另一位导演周稚舜高调辞职仅相差10天,接二连三曝出导演辞职、选手倒戈事件,让《梦想中国》陷入舆论的旋涡中。电视台过于看重商业价值而忽视了电视媒体所应担负的社会责任,可能使其规则执行缺乏监督,临时改变赛制也暴露出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直接影响到栏目的品牌,从而让央视的公信力大打折扣。
   
平民选秀味道不足,品牌优势不突出:《梦想中国》在淘汰赛制中未能引入全民参与机制,而仅仅凭借几位评委关起门来打分,这种操作方式所暴露的问题恰恰是对自身价值观模糊的具体表现。从电视产品本身来说,与“超女”相比,《梦想中国》的产品受众定位不够明晰,所以没有超女的产品效果好。从品牌方面来说,超女运作得更成功,《梦想中国》品牌特征不明显,自身特色诠释的不够,其独立性不强。《梦想中国》最大的硬伤在于节目缺乏原创性,中国的选秀节目大都拷贝《美国偶像》的运作模式,但却只是学到了它的形,而未能触摸到此类节目的神之所在,它根植于美国文化,深谙美国人的精神追求,而作为央视选秀节目大都落点于一夜成名的诱惑,缺乏对本土文化精髓的把握和保持国家大台的绝对公信力。
   
选秀节目,首先是大众参与的平民节目,而《梦想中国》却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所谓的精英文化的姿态与眼光做一档“平民狂欢”的节目,这种强势的参与状态必然导致节目与原本设定的价值走向相违背。
三、“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海派个性+时尚风潮=区域突破
   
2006年上海文广集团又有了新的决策,面对硝烟四起的电视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市场,在原有品牌《我型我秀》的基础之上又开发了一档新节目,由此《加油!好男儿》横空出世。《加油!好男儿》于4月20日于上海拉开“海选”大幕,其后收视率便逐渐攀升。在上海地区,《加油!好男儿》与《我型我秀》始终在收视排行榜上较同时段同类节目大幅领先。
(一)、“加油!好男儿”:“选秀”市场中的另类生存
   
《加油!好男儿》大决战之夜创下收视纪录,AC尼尔森数据显示《加油!好男儿》上海地区的平均收视率达10.6%,索福瑞数据为12.8%。全国收视方面,索福瑞17个监测城市数据显示《好男儿》平均收视率3.29%,而同时期最强劲的对手《超级女声》则为2.79%。
   
1、个性是“好男儿”获得竞争力的重要原因。首先,“性别”差异化定位。与“超女”相对应的“好男儿”,以其纯粹而鲜明的性别归属对于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具有强大的吸引力。那些“养眼”的“花样美男”不仅制造了别具风格的“阳刚”风潮,同时足以将她们的目光锁定在荧屏之上。《好男儿》从本质上是一场分性别的综合性选秀节目,虽然从形式上具有男性选美活动的成份,但在节目元素的设置上回避了男性选美的概念,从而增加了节目的社会意义、突出了商业卖点。其二,“好男儿”演艺秀PK技能秀。《好男儿》将自己确立了与《梦想中国》、《超级女声》及《我型我秀》等其它选秀节目在选拔标准上最明显的差异性。在看似没有绝对标准中自然等待特定选手的出现,为选手量身打造适合其自身特色,突出其竞技强项的环节设置,。
   
2、节目风格鲜明统一、突出细节的包装和功能。就形象包装而言,“好男儿”的宣传片是极好的阐释了“男性”与“美”之间的细腻关系,选手整体形象宣传片以造型摆拍为基本手段,主题鲜明,视觉冲击力强;而选手个体形象宣传片则采用记录的风格,感性而又细腻。“加油!好男儿”具有王者霸气的LOGO设计,时尚、硬朗的选手造型包装,大气而充满视觉冲击力的舞台设计,都凸现了上海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格。“好男儿”的表演注重细节的夸张,例如击拳碰胸的动作设计、“好男儿”徽章的传递等制造了大量的视觉形式感和仪式感,但统一造型后又会抹杀部分选手的个性,而产生矫情之嫌。
   
3、积极公关、正面宣传,提升品质。“好男儿”形象不仅出现在由长城、天安门、国旗、航天、英雄纪念碑、红领巾、警察、军人等主流意象构成的宣传片画面当中,更频频出现在各种慈善场合。比赛结束后10余位好男儿领养野生动物,奉献爱心。蒲巴甲的藏族选手身份、陈怡川的军人身份都被一再强调,而聋哑选手宋晓波的出现暗含的身残志坚的进取精神,为节目自然附加了励志元素。
   
4、深入挖掘内部资源,积极开发产业链条。亚军聋哑选手宋晓波的发展定位一直被各界关注,上海东方电视台挖掘内部平台资源,宋晓波已与新闻娱乐频道《娱乐在线》节目签约,成为沪上娱乐节目乃至国内娱乐新闻节目的首位手语主播。在产业链的开发上,上海人也是坚持特立独行。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与上海东方之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推出第一项后续延伸产品,限量版定制手机。这款限量版手机成为完完全全“好男儿”流行时尚符号,应该说也是好男儿一系列品牌延伸产品开发一次积极尝试。
(二)、“我型我秀”:“创意”、“妙想”为“选秀”锦上添花
   
2006年在众多品牌的支持下,《我型我秀》新创的“新声力量训练营”模式,把专业素质的提高与个人才华的表现结合起来。在节目策划上《我型我秀》通过与唱片公司的合作,致力于发现和打造有潜力的音乐人,同时借助平民选秀的比赛模式,突出节目的悬念感、青春感、现代感,并制造出广泛的影响力。
1、突出“秀场”概念,给与选手更大的个性展示空间
   
今年“我型我秀”的特点可以归纳为尊重选手,尊重音乐,“你要秀自己,没有什么不可以的”。那么从赛制上来看,总决赛赛程共10场,从8月4日至9月15日,每周一场,每场淘汰一至二人,有复活选手加入。9月22日的巅峰对决。与其他3档节目相比,今年的《我型我秀》在人气上略显平淡。但从选手来说,人气超级旺的师洋以其杂耍性的表演和极具个性的坚持可以说在“我型我秀”的舞台上成就了自己的品牌,人气王师洋凭借在舞台上的狂野表现,颠覆了乐坛对歌手的概念,让我们知道了唱歌的人也可以娱乐大众,他的短信票数说明了他的价值,以及强大市场潜力。 2、“12小时大直播”是秀点
   
向来不拒绝创意和奇思怪想的海派电视人来说, “我型我秀”的决赛设计出人意料的使出绝招,采用多角度、全方位地向全世界观众直播最后对决,“我型我秀”启用创型秀先例的“12小时大直播”来展现这个真实、纯粹的型秀世界。从9月22日中午12点30分起至9月23日凌晨止,每半点播报一次现场情况,中间不间断的用现场报道、VTR回顾等多种方式回顾8位冠军争夺者的型秀历程,以多时段、多角度、多细节内容层层揭示最后的冠军归属。
   
今年“雪碧我型我秀”迎合时下年轻人张扬个性,注重自我体验的风潮,据央视索福瑞的调查显示15至24岁的年轻人成为“我型我秀”的收视主力军。当本年度总决赛正式落幕之际,炒作了五个月之久的型秀主题酒吧SHOW BAR终告开张,试营业第一周即承办了总决赛答谢酒会,它俨然成为一个传承型秀精神、张扬型秀魅力的加油站。
   
《好男儿》和《我型我秀》的收视成功,改变的也许就不仅仅是一个频道的收视率,很可能也会改变东方卫视的自我意识和形象。一次电视媒体产品操作的成功,首先要具有独特的地方人文、社会、文化的魅力,只有在地方区域内有强大的说服力,才会具有征服更大市场能量。
第二部分 真人秀新趋势:“职场大战”和“角色对换”
一、从职场真人秀的启发到创业真人秀
   
湖南卫视的《新青年》是中国第一档职场招聘栏目。这一新的创意将真实的职场竞争搬上电视屏幕,节目推出后一炮打响,开播一个多月收视率就攀升至湖南台专题节目榜首。央视继其后推出的同类型栏目《绝对挑战》使其面临“绝对挑战”,在人才招聘方面,央视对企业、对观众都具有省级台所无法比拟的吸引力。尤其改版后的《绝对挑战》增加了淘汰环节,淘汰过程跌宕起伏,可看性非常强,栏目的收视率趋于稳定和逐步上升的趋势。
   
从湖南卫视的《新青年》到中央电视台的《实习生》、《绝对挑战》和东方卫视的《创智赢家》再到现在的《赢在中国》,中国电视界对于美国创业真人秀节目《学徒》的“学习”一直没有停止过。中央电视台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于2006年推出了由强大的制作团队制作的《赢在中国》创业类真人秀。“励志”是此次央视《赢在中国》的核心,也是这个节目和美国知名创业真人秀《学徒》的最大不同。面对全国大型电视娱乐活动的兴起和泛滥《赢在中国》的制片人王利芬认为娱乐并不是吸引观众的惟一因素。从节目的播出时间上来看,该节目在经济频道周二晚间十点播出,这个时段可以说并不是非常地突出,获得收视率看来不是《赢在中国》的最终目的,就像同是经济频道的《对话》栏目,高品位、高知识含量、高素质人群将成为节目的定位所在。制造其深远的影响力获得目标受众群体的青睐使《赢在中国》成为具有专业素质定位的一档真人秀节目。经济频道郭振玺表示,对于以《学徒》为节目原形态的《赢在中国》此次经济频道采取了特殊的运作方式,总额3000万风险基金的奖励,马云、吴鹰、徐新等多位知名商界人士担任评委再加上央视平台,从3月29日到12月5日,长达八个月的节目中,包含动员、选手海选,网络展示、电视大赛等多个环节,选手限制为年满十八周岁,并未设置学历限制。最终由观众投票决出的五位优胜者将分别拥有1000万、700万以及500万元人民币的创业资金。使得《赢在中国》成为目前形式上最接近《学徒》的创业类真人秀。
   
今年9月份,东方卫视的双剑“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刚刚落下帷幕,另一关注热点大型创业体验式真人秀《创智赢家》第二季启动了。去年,第一季《创智赢家》开创了中国第一个直播的创业体验真人秀。然而,今年,央视的《赢在中国》先期开动,并凭借更具影响力的平台和更高的创业资金引发很大关注,在这种情况下,今年的《创智赢家》也随即做出相应的变革,除了在赛程设置方面有所调整之外,并将首次尝试在这种创业真人秀中进行对选手的24小时全封闭贴身拍摄。本季《创智赢家》将在全国6大赛区上海、北京、重庆、武汉、大连、杭州选拔创业人才。报名者要提供创业计划,并在网上接受第一关智商、情商、财商的测试,通过这关后的500人将接受主办方的面试,最终选拔出48人进入为期一周的上海“赢家训练营”,争夺进入电视真人秀比赛的16张入场券。第二季的《创智赢家》与去年的第一季相比,节目形态主打“全封闭贴身”拍摄,在参加电视直播的入围选手进行封闭式训练的场所设置了多台隐蔽式摄像头,选手的一举一动都将被忠实记录并播放。
   
真人秀作为一种电视娱乐节目,其日常性表现得越来越明显。随着国际上真人秀的发展趋势,那些思想肤浅、充斥着浓烈的商业味道、暴露隐私揭露人性黑暗的真人秀,由于已经失去原创性,观众逐渐失去兴趣。因此,我们看到诸如求职、创业、瘦身、美容等一批从日常工作生活中挖掘题材的真人秀节目开始出现并逐渐处于上风。不可否认,这些节目中也含有隐私和残酷竞争暴露等内容,但这些因素相对被弱化,而强调由核心事件而引发的戏剧性冲突,《学徒》就是这类节目的代表。同时这种职场真人秀和创业真人秀符合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人们对于经济、经营和管理以及个人能力发展和自我极限挑战的心理诉求。所以职场创业真人秀成为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发展的另一个新的趋势。
二、“变形计”——真人秀的新思路
   
湖南卫视一直以来因其打造的“超级”系列娱乐节目饱受“低速”“媚俗”的诟病。当全国选秀真人秀这一模式被模仿变形后,已成泛滥之灾,以新的电视产品突围成为当务之急。刚刚开播的一个月的角色转换体验真人秀《变形计》打着“换位思考,互相理解”的旗号,似乎具备一定教化意义。在“泛娱乐”的指责下,湖南卫视可以借此改变其“过度娱乐”的形象。
   
《变形计》结合当下社会热点,寻找热点中的当局人物,安排他们互换人生体验---参与节目的双方在七天之中互换角色,体验对方的生活。节目同时全程每天24小时跟拍,粗加剪辑后原生态播出。据了解,《变形计》的“交换人生”创意在国内同业中尚属首发。与其他类型的真人秀相比这类节目相对来说规则比较简单,更容易操作,成本低投入要小。“变形计”的故事、情景、人物、地点回归到人们生活的最为本真的状态,记录生活、挖掘情感、外化人生体验成为中国本土真人秀的一个新鲜的创举。但是,另一方面,随着节目深入和选题的选择这种对生活本质的触及同样会引发社会道德层面的争辩。而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独特之处就在于运用理性客观的环节控制情感的释放和爆发,运用规则说明道理和胜负避免道德上的失控。《变形计》的推出可以说是毁誉参半,电视真人秀节目可以帮助有梦想的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条件是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就像“超女”中的女孩子们,经历重重筛选后她们不仅仅只是获得了艺能的提高,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他们成长蜕变艰辛的过程,但是在《变形计》中,角色变化在七天之内不一定会形成一种刻骨铭心的经历,那么这样一场交换对于参与者又会有怎样的意义和价值呢?这也是节目制作者在实践中,保持节目的生命力应该思考的问题。 




作者:孙祥辉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2004级研究生